大食物观是“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、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、要蛋白,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”的一种观念。其实早在2016年,“树立大食物观”就曾写入中央一号文件,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。
中国虽然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,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,由于水稻种植加工行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低,产业链不完整,导致这一世界餐桌的主角,一直以来仅作为主粮满足人们的温饱。
深耕中国多年,益海嘉里金龙鱼深知,只有大产业,才能产出大食物。一稻一米一滴油,看似微小,实则关系到百姓“舌尖上的幸福”,规模必须做大,产业链必须拉长。从2006年在黑龙江佳木斯建立第一个水稻加工生产基地起,益海嘉里金龙鱼就坚持对水稻加工行业进行深入分析研究,最终探索出水稻循环经济模式,让稻米不再仅作为主粮存在,而是靠着“七十二变”活跃于中国百姓的餐桌。
在益海嘉里金龙鱼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中,一粒稻米除了化身品牌大米外,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米糠也摇身变成了高营养价值的稻米油。稻米油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以风味油种为主的中国食用油消费市场,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食用油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。而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因富含卵磷脂、谷维素等多重营养物质,在水稻循环产业链上,还是多种食品、保健品的原辅料。
随着产业链持续延长,一粒稻米还能衍变出不同的食物:稻米油炸出食物的清新滋味,彰显米油格调;米粞粉被“介绍”给豆乳,演绎米乳豆浆的醇正香甜;大米粉“勇闯”烘焙世界,书写米蛋糕的美味传奇……益海嘉里金龙鱼有效推动水稻从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,也为大食物发展提供了提供了一条可行思路。
优质国产大豆长期面临的“减产、低价值”困局,在益海嘉里金龙鱼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模式下,一颗小小的大豆完成大食物的变身,经过一个个车间与工厂里辗转腾挪后,除了能产出大豆油,经过不同的生产线还能被加工成食用磷脂、豆皮、酱油豆粕、食用豆粉等300多种精深加工产品,上一道工序的副产品都能成为下一道工序的原料,最终被“吃干榨净”。
在这条产业链上,益海嘉里金龙鱼尝试向植物要蛋白,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:以精炼豆油产生的副产品豆粕则作为原料,经过高科技工艺处理,可以生产出大豆分离蛋白粉、大豆烘焙蛋白粉、大豆组织蛋白粉、大豆浓缩蛋白粉等植物蛋白产品,进一步完善人们的食物结构。
去年,益海嘉里金龙鱼旗推出植物肉产品——益海牌“餐饮素肉”,就是以优质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,经过包装,这些类似“真肉”口感的植物肉产品最终可化身为肉肠、肉酱、肉丸、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、回锅肉等肉制品及菜肴,端上人们的餐桌。
益海嘉里金龙鱼开发出的这种模式拓宽了大豆“大食物化”的发展领域,为构建食物品类更丰富、食物结构更优化的营养膳食结构提供了极大帮助。
通过充分挖掘副产品潜在价值、延长产业链、开创“水稻循环经济”、“大豆循环经济”等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型产业模式,逐渐构建起益海嘉里金龙鱼式的“大粮油生态”,使粮油产业领域更宽、附加值更高、产业链条更长,为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,获得更高效的食物供应,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