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立风险会商机制。建立多层级跨部门的风险会商机制,定期组织开展风险研判评估,科学划分风险等级,列出风险清单,根据需要随时开展专题会商,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,及时督促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,严防系统性、区域性风险。卫生健康部门每年通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。
实施“智慧监管”。探索大数据及可视化技术在监管领域的应用,力争使监管能力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,让监管跑在风险的前面。建立全省县域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“一张图”工程、智慧畜牧平台、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、“山东食链”“山东冷链”“山东菜场”等智慧监管系统,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追溯体系。日照市开发建设的日照绿茶“一码”溯源管理系统,大家可以用手机扫描“一码”溯源标签,可清楚地了解“谁买的”“谁卖的”“谁生产的”“谁的鲜叶”等信息,并查看茶叶生产销售商的经营资质等信息,消费者可直观地确认自己所购茶叶是否为日照原产地的正品绿茶,监管人员时通过分析、比对系统内数据,可以回溯“茶叶来源”,精准锁定问题责任环节,实现茶叶生产和交易“过程留痕、流向可查、回溯责任、闭环监管”。通过这个系统着力破解日照绿茶质量安全“溯源难”的问题,提升消费者对日照绿茶的认知度和放心度,实现“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责任可究”。
加强抽检监测。建立完善抽检监测“三统一”机制,持续推进食品抽检监测资源集中、经费集约和信息共享。发挥抽检监测的“哨兵”作用,及时发现风险隐患,全省食品抽检样本量达到5份/千人,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样本量1.5批次/千人,食用林产品抽检监测1.7万余批次,不合格产品问题处置率100%。进一步发挥食品快检操作简单、检测快捷、成本低廉、实用性强的特点,在基层市场监管所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专业快检设备,鼓励和支持食用农产品经营单位设置快检室,或引入第三方开展专业快检,不断规范快检工作流程和结果运用,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。
强化冷链食品疫情防控。建立“专仓检消、三证流通、全程追溯、三专管理、定期排查、严查八不”的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工作机制,建设并运用“山东冷链”监管系统,实现了冷链食品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,全环节追溯、全链条防控,提高了疫情防控精准化、智慧化水平。截至9月3日,全省运行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49个,累计消毒检测货物271.71万吨,拦截阳性进口冷链食品259批次,发挥了进口冷链食品入省第一道防线作用。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持续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监督检查,严查“八不”行为,截至目前,累计停业整顿、公开曝光2541家,发挥了监督执法震慑作用。
开展“守查保”专项行动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“守底线、查隐患、保安全”专项行动。对全省13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施风险分级管理。定期汇总各地进展情况、组织风险会商会、开展明查暗访,督促工作落实。目前,全省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1.4万户,发现风险隐患19.3万个。